不敢批评学生是“渎职”

分享到:
点击次数:1913 更新时间:2016年08月25日14:44:19 打印此页 关闭

文章来源:网络

9月10日是第25个教师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做客人民网谈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待遇时,对前段时间争议很大的“批评权”进行了回应,他明确表示:老师不敢批评学生是渎职。

    管培俊说,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一些班主任老师不敢管理学生的现象、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现象,放任学生的现象,这倒是很不正常。班主任和所有的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应该认真地履行职责,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同时敢于管理学生。如果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管理学生,该管的不管,那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渎职,就是失职,我想明白的家长也是不赞成的。所以管培俊认为,广大的教师应该打消顾虑,放下思想包袱,遵循教育规律,恰当地运用好自己的专业权利,认真地、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大胆地管理,妥善地管理,科学地管理,教师、家庭、社会,应该在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人民网教育频道9月10日)
    很明显,管培俊司长的说法首先向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批评权”并非是单单针对班主任而言的,拥有这个权利的应该是所有教师。但令笔者颇为质疑的是,“渎职”是一种罪名,管司长直接给那些“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管理学生”的老师定罪为“渎职”,是否也有些矫正过枉了一些呢?
    就中国的法律、法规而言,很多时候是不允许批评教育学生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等对学校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权有很大的限制——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允许学校开除学生。设若依据这些法律,教师又该如何批评学生、教育学生呢?诚然,我们可以要求教师不体罚学生,但何为“变相体罚”呢?相形之下,究竟是法律有效,还是管司长的“说法”有效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老师不敢管学生的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近年来对赏识教育的过分强调走向了极端,一些管理者把赏识与惩戒完全对立起来,只要出现教师批评学生的现象,特别是学生与教师出现了矛盾,总是习惯于强调学生权利而忽略教师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的“弱势”,不敢管学生。第二,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学生不安心学习,不服从老师管理,甚至染上各种社会恶习,对批评自己的老师打击威胁,使得老师心有顾忌。于是乎,一边是教师因批评学生而被家长、学生殴打、辱骂,甚至丧命的事实存在;一方面不批评学生又要背负“渎职”的罪名。如此的状况之下,教师究竟何去何从?
    我们常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还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时值今日,还要烦劳教育部的官员说什么不批评学生“就是渎职、就是失职”,这究竟是体现了中小学教育的无奈和悲哀呢,还是说明我们中国的教育进步了、发展了呢?!——设若不能从教育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着手,切实做到真正尊师重教,切实做到在维护学生权利的同时也保护好教师的各项合法权利,而只是一味地规定教师“必须”怎么样,否则就是什么“罪”的话,恐怕其效果也未必就能如管培俊司长所愿罢!
    然而,质疑归质疑。尽管笔者认为管培俊司长的说法有些矫正过枉,但对教育这个行业来说,笔者同时也认为那些“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管理学生”的老师确实是有辱“教师”名声的。古今中外,其实是没有听说过老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现象的。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一个经过实践验证的更古不便的真理。试想,设若连学生都不敢管理了,连批评学生的勇气都没有了,那么我们还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又凭什么培养出“高徒”来?
    人才不是呵护和纵容出来的,是砥砺和磨练出来的。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看到了儿子沉迷于当时的现状而担心他会染上恶习,那么孟母迁移之时征求孩子的意见了吗?她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使本不愿离开的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了吗?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字的时候,难道她不晓得针扎的痛苦吗?鲁迅先生因为贪玩儿被先生用戒尺打手掌的时候,先生考虑到他当时的感受了吗?少林寺的武僧意志薄弱时会受到种种的惩罚,主持难道会因为尊重他们的人格而纵容他们了吗?结果是彰明较著的。
    树不修剪不直,玉不凿不成器。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单纯的说教或一味地呵护未必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严格的要求、适当的惩戒还是有必要的。在诸多的教育经验当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军队的训练模式,设若军队也如我们一样让士兵自主的话,那么结果有当如何呢?
    面对当前浮躁、散漫、虚荣、意志力薄弱、贪图享乐、缺失爱心的学生群体,还是让我们大胆地实施“批评”教育吧!我们实施“批评”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我们心中有“真爱”、有“大爱”。所以,遭受到学生侮辱的北京海淀某职业学校的那位老师是不值得同情的,而那位导致学生课堂死亡而袖手旁观的“杨不管”先生也是不值得怜悯的。因为,他们的做法不仅严重背离了教育的主流,也让广大的教师背负上了一个“渎职”与“失职”的罪名!
    诚然,一些家长溺爱孩子,老师对学生稍有批评,家长就找老师的麻烦,就到学校闹事,认为老师歧视学生,体罚学生;个别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非常难管理,说轻了不听,说重了不行;一些报刊媒体也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问题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指责学校和老师,给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现在教育部不是已经将“批评权”给了我们了嘛,国家不是正在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嘛!——设若我们心中有“真爱”,有“大爱”的话,又何以担心“扭曲”的教师形象不能得到改变?!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表扬和批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种手段,正如施肥和打药对于花儿一样。为此,笔者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同时更希望广大的教师同仁都能够拿出一点“批评”的勇气来,让“杨不管”之类的丑闻永远从我们身边消失!!!
上一条:魏书生言论 下一条:写给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同行